为了促进“三全育人”结硕果,着力加强“科研育人”,营造我院良好的科研氛围,我院打造风华“政”茂系列访谈,以展现政管学子风采,鼓励同学们学习身边榜样人物。本次风华“政”茂栏目聚焦于我院获得国家奖学金的优秀学子,全方位展现他们的学习方式、学习经验、生活爱好与心得感悟。见贤思齐,希望同学们能有所收获。
人物档案:李雪松,万博ManBetX首页行政管理专业2019级博士研究生,我院国家治理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湖北省政治体制改革与政府治理创新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导师为丁煌教授。在《求实》、《宁夏社会科学》、《理论与改革》、《城市发展研究》、《内蒙古社会科学》、《领导科学论坛·国家治理评论》等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要研究领域为公共政策、国家治理。多次应邀赴北京、上海、南京、武汉等地参加全国性及国际性学术会议,获第十三届珞珈国是论坛——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一等奖等荣誉奖项。担任万博ManBetX首页研究生党总支博士2019级党支部书记。
阳光洒在万林顶楼的露台上,将武大画在了秋天里,往日熙攘繁喧的咖啡厅,只剩下恬静与逸然,隔着原木色的小圆桌,我们完成了与李雪松的初见。不是刻板印象中的青年学者形象,一身休闲装,俨然是个邻家大男孩。
足履实地,把文章写在中国大地上
李雪松的求学之路很简单,也很顺利,硕士期间便是丁煌教授的学生,毕业后继续师从其门下,开始博士阶段的学习。“学贵于师”,对于李雪松来说,丁煌教授是其求学路上的指路明灯,“每当我迷茫和困惑的时候,都是导师及时‘拨乱反正’,使我得以不断地进步和成长。可以说,我在学术上精进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导师的精心指导”,这形成了他心中最舒适的师生关系。
李雪松的研究领域是公共政策和国家治理,这不仅是因为受到导师研究方向的影响,也是因为他坚信,做学问,应该坚持扎根中国大地,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学术研究的目的并不只是发论文与出成果,而是发现、研究和解决科学问题,助力中国治理实践。作为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李雪松认为,学术研究应该源于国家治理的实践并服务于国家和社会。他也在身体力行地践行于此,深入襄阳、鄂州、武汉等地开展专题调研,执笔呈送湖北省委调研报告逾10万字。李雪松回忆,印象最深的一次调研,是在“兵荒马乱”中开始的,去年九月受邀赴上海参加华东政法大学举办的学术会议,回到武汉直接在高铁站与课题组的其他成员汇合,奔赴襄、鄂两地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研。“那段时间安排得很紧凑、也许很辛苦,但收获却很大。”
就像李雪松留给广大学子的寄语那般,“作为青年学子,我们要勇于担当时代责任,怀着‘扎根中国大地治学问,走进人心深处听民声’之坚定信念,求得真学问、练就真本领,为实现‘中国之治’奉献青春力量。”他正在默默实践着。
业精于勤,把思考揉进时间缝隙里
碎片化的时间像一缕太阳光中五颜六色的色光,分开时不能为人肉眼所见,只有聚合在一起才能有所成效,这是李雪松独特的“碎片化”学习法。做学术研究,不仅要有良好的心态、创新性的意识和对文章负责的精神,还需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这些时间虽然短暂且不起眼,但在长年累月的积存下,会收获瞩目的成果。
正如他所说,在碎片化的时间里,或是慢跑在九一二操场的塑胶跑道上,或是踱步于樱花大道的人流之中,或是于梅园食堂户外就餐时,独身一人或与同道学友一起,思考亦或是探讨,也是一个学术研究的过程。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牛顿流传后世的名言,也是李雪松想要分享的学习经验。做学术研究,需要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这就需要大量阅读前辈学者留下来的经典文献,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上下而求索。与此同时,要充分利用课题调研的机会,通过调研为学术研究开路。一个好的学术成果必然要经历“多读书、多思考、多调研、多交流”的形成过程。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古人的告诫从不过时,而李雪松,一直在坚持着。
永不停歇,把青春留给奉献与奋斗
学术与科研占据了博士生涯的绝大部分,但李雪松仍然抽出时间与精力参加学生工作——担任我院研究生党总支博士2019级党支部书记。
入学一年多来,班级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也形成了较强的班级凝聚力。在疫情防控时期,他组织开展的“学习讲话精神,坚持立德树人”主题党日活动被列入“我是党员,战役有我:我院研究生党组织线上主题党日风采展”专栏。
“青年之文明,奋斗之文明也。与境遇奋斗、与时代奋斗、与经验奋斗。故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信仰与理想,是青春的标志,也是青年人的奋斗目标,李雪松带着他的信仰与理想,正大步向前。
访谈:宣传部刘晓、林宇薇
供稿:宣传部林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