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4日晚,“珞珈政治学论坛”第1602期在学院332教室举行。本次论坛由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的吕德文老师主讲,万博ManBetX首页的刘伟老师主持,主题为“城管困局与基层治理中的群众路线”。论坛得到了武汉地区各高校中青年政治学同仁的支持,参与的老师包括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刘杰、武汉理工大学政治学系王春娟和罗干、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治学系罗雪飞,我院社会发展研究院的龚维纲,本院的储建国、上官莉娜、楼笛晴、唐皇凤、陈刚、付小刚、曹龙虎,同时来我院访学的屠瑞书、李永辉、吉口本图、柳峰等老师及部分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也参加了本次活动。
在发言中,吕德文老师结合他多年的调查和研究,主要表达了如下观点:城管困局根源于官僚制行政与群众工作之间的复杂关系。一方面,城管工作严重依赖于群众工作,群众路线为城管工作提供正当性,并借用诸多源自群众路线的半正式行政。另一方面,城管工作又受制于群众工作。“群众”是一个政治性的概念,在去政治化的今天,很难在经验上作出准确的识别,半正式行政也与官僚制行政格格不入。导致的结果是,城管工作很容易陷入困局,被治理者很容易以群众自居要求城管“关心群众生活”,上级部门也因此要求一线城管“注意工作方法”,正式的行政执法工作反而是难以开展的。在这个意义上,城管部门实际上是市政当局的“群众工作部”,他们接触一线,处理大量与官僚制行政无关的细小琐碎之事,需耗费大量行政资源。但城管恰恰又是弱势部门,在城市治理体系中司职末端治理职能。上游部门如工商、城建、规划、环卫等源头治理问题,很容易转移到城管部门。由此,城管是城市治理中疑难问题的解决者。在这个意义上,最近十余年城管执法冲突暴增,并不是城管部门的问题,而是城市治理体系不科学所致的。破解城管困局的关键是“找回群众”,即让群众路线与时俱进,让群众路线与法治建设两套话语相互融合。其核心是,城管应扭转“少数人治理”的局面,需要解决的是一般的、普通的群众的问题,而非少数的特殊群体、团伙力量、钉子户的问题。
吕德文老师的发言引起了与会老师和同学的强烈兴趣,参加论坛的老师和同学在对吕老师的近著及注重调研和独立思考的学术精神表达了敬意之后,也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有的对城管的执法对象是否就是群众提出疑问,认为尽管群众路线中对“群众”的界定本身存在难度,但城管执法中应该寻找的是真正的群众;有的认为城管工作背后的逻辑更多的是来自上层的、意识形态的外部压力或考评压力,而不是要走群众路线;有的认为群众路线可分为大群众路线和小群众路线,大群众路线涉及政策制定,小群众路线涉及政策执行,两者的妥协或许是城市基层治理的一个趋向;有的认为城管执法中过多地把精力放在解决少数钉子户的吃饭问题上是不可取的,选择性执法不仅会产生不公平,也不利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有的认为目前城管困局的最大问题不是治理对象,而是顶层设计(如法律法规太多而可执行性太差),因此要走出困局应从根源上着手进行更加科学的顶层设计。
对于论坛中的某些问题和观点,吕博士也做了简短的回应。他指出,新中国的官僚体系是被群众路线改造过的官僚制,它的合法性更多的不是来自法理而是来自群众路线,因此官僚制的行政有很多时候要讲群众路线的方式、方法;尽管群众在实际生活中很难作清晰的界定,但城管执法对象中很多并非犯罪分子,因此一定程度上也属“群众”,走群众路线有时变成对少数边缘人的治理也是不得已;群众路线的矛盾为什么都集中在基层,特别是城管部门,是因为城管的工作范围界定具有一定随意性,它实际上起到了稀释社会矛盾冲突的作用,也减轻了其他部门的很大压力……
在论坛最后,主持人刘伟老师主要总结了三个方面的感受:一,吕德文老师的发言,将群众路线这一当代中国政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予以了经验和学理的解析,既呈现了群众路线在基层治理空间中的演化逻辑,也看到了群众路线所遭遇到的尴尬,这是理解当代中国政治复杂性的尝试。这一学术立场对政治学研究是有参考价值的,即依托有效的学术路径和经验调查,对主流的概念和表述可以做到学术化。二,吕德文研究的基础是大量的实地调研和对城管工作人员、城管对象的接触、观察与访谈,因此他讨论的问题虽然宏大,但却充满了经验的质感和社会学的想象力,甚至充满了故事本身的趣味性和张力,值得实证取向的政治学者借鉴。三,吕德文虽然是从社会角度看国家,但由于他对政府工作人员及其工作过程有了大量的接触和观察,在具体的分析和行文上,既看到了社会事实的异质性和复杂性,也能对政府治理行为遭遇的困局予以客观呈现和同情性理解,在学术上增加了对政府权力及其运用这一维度的强调,这一学术立场,对政治学研究中源远流长的社会中心论话语构成了一定的反思性参照,可以丰富我们对当代中国政治事实的地道把握。今后论坛仍将继续举办,欢迎武汉地区各高校的老师、同学们积极参与。(政治学系供稿)